奇遇(小说) 作者:王永山
一 在他还年轻时的一段时间里,现实给他展现出了让他自豪和骄傲的一面。那一段时间里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令他可及的事业和辉煌的未来。在这个未来的世界里:他有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每天像那些有钱人一样,出门开上小车,到自己的建筑工地上转上一圈,然后
前言:美文网是一个专业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各种类型文章在线阅读以及摘抄借鉴的网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一
在他还年轻时的一段时间里,现实给他展现出了让他自豪和骄傲的一面。那一段时间里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令他可及的事业和辉煌的未来。在这个未来的世界里:他有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每天像那些有钱人一样,出门开上小车,到自己的建筑工地上转上一圈,然后向施工队长安排安排具体的工作,便去了农贸市场的茶屋里,整天和别的工头坐在一起,打打麻将、下下棋、或者喝酒品茶;一年到头带上自己的三朋友四弟兄到南方旅游上一趟,然后集体在野外吃喝玩乐,每天醉醺醺地回来。
他知道欲成就一番事业,须先从小事做起。他刚出学那年,就去了金昌,后来还去了新疆。他倒卖过蔬菜,在工地上抱过砖,走街串巷当过小商贩。晚上就拿起什么《经商之道》、《处世哲学》、《李嘉诚发家史》、《胡雪岩传奇》等书籍,认真研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
那一年他二十八岁,去了一家工地干粉刷活。他所跟随的是一个从建筑工头那儿承包下搞粉刷工程的二包老板。他给那个二包老板干了一个月时间,他就将承包粉刷工程的价格和承包方式以及承包途径了解得一清二楚。第二年,他便从另一个建筑工头那儿揽下了一幢楼房的粉刷工程,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小老板生涯。
三年后,他在本市一家开发商手里承包了两幢楼房的粉刷工程,给他干活的民工共有十八九号人。他们每天汇聚在同一个地方吃饭,他们欢天喜地,熙熙攘攘,起哄喧哗;下班时,十八九号人同时骑着自行车涌出大门,一窝蜂似地争先往前跑。看上去他的事业也小有规模了。
他每天西装革履,头发油光可鉴,腰里挂着手机,一双皮鞋擦得亮亮晶晶的。他骑着摩托车来到工地上转上一圈,把该交代的对手下负责人交代一番后,就去了农贸市场的一家茶屋,和几个工头坐在一起,打麻将或者喝酒闲扯。
他很得那个开发商的赏识,那个开发商一旦和几个同伙在一起喝酒打麻将时,总是少不了给他打电话邀请。好像没有他的存在,就连喝进嘴里的酒也感到不香。那个开发商曾经是一个包工头出身,开始在城区各单位修楼,后来事业越干越大,再后来搞起了房地产开发兼工程建设。他答应他来年给他某单位的一个锅炉房去修,还答应他工程所需架杆、架板、搅拌机等均为他借用。
可以说他混得风生水起,活得无限风光。
那段时间是他生命中唯一充满美好幻想的日子,但也成了他败运的开始。他曾有过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最终化为乌有。
二
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那也是改变他命运的一个时刻。
那一天,他在茶屋坐了一天,一天内他一直和几个无业闲人在打麻将。奇怪的是那一天他始终手气不佳,而且常常心神不宁,连那些最基本的问题也常常出错,被一块儿打麻将的同伙打趣地调侃说:今天你一直在想谁?怎么老是思想跑锚?他没说什么。他觉得心里一阵一阵莫名其妙地焦躁,自己想想也没有什么原因啊。
下午三点钟左右,他的手机铃声响了,开始是工地上施工队长打来的,要他马上回去。他没在意,继续打他的麻将,接着他的手机又响起来了。当他再次翻开手机盖看到是工头打过来时,心中便隐约地感到一种不祥之兆。他立即接通电话,就听到那边急切地催促他回去。他预感到事情的不妙,就丢下其余三人,急忙骑着摩托车赶到建筑工地上。
当他走进工程大门时,就见一群民工围在那栋楼房的山墙角边,看那惊奇而畏惧的神情,料定发生什么大事了。他忙将摩托车停在人群边,走过去,拨开人群一看,叫了声:啊呀!便瘫软在地上。原来给他打工的一名员工从楼上掉下来,摔死在了楼下。他急忙爬过去叫了几声那名员工的名字,希望能够把他唤醒,但见那名员工血肉模糊的脸面,他绝望了
许久,他站了起来。这时那名员工的家人也已赶来。他们先是一阵哭嚎,然后就抱住了他的腿,哭着喊着问他要个活人。他目光呆痴,眉头紧蹙,任凭别人怎样,就像死驴不怕狼啃一样。
后来,在旁人的劝说和开发商的协调下,才将那名员工的家属劝说回去。
那一天他很晚才回到了家。
晚上他辗转反复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从未承受过的一种压力。他精神颓丧到了极点,感到力不从心了。后来他索性把心一横,自言道:就我这个人,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想着才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经开发商协调,并征得双方同意,以工程事故论处。以十三万元钱的命价做赔偿,外加一万元钱的丧葬费,共十四万元钱。其中三万块钱由建筑工头赔偿,开发商自己拿出了四万块钱,剩下的七万块钱全部由他付清。虽然协议书上明确写到粉刷工的安全和意外全由粉刷承包方负责,但鉴于粉刷工程直接从开发商那儿包出去,又处于赔偿能力等因素的考虑,开发商才自己拿出了四万块钱,并让建筑工头也拿出了三万块钱。起初工头不愿意出,开发商驳斥说:事故发生在你的工地上!能说你没责任吗?经开发商这么一说,工头才极不情愿地拿出了三万块钱。
了结了此事后,开发商把他叫去狠狠地数落了一顿。工头也在一旁添油加醋,说是钱财事小,关键是这样会造成很坏的影响,让他以后怎么再去包工。
也就是在这一天开发商和他解除了合同关系。按理他已经把头一遍腻子刮完了,但开发商还是以粉刷工程预算的百分之三十结算给他。他拿这些钱付清了所有材料费和人工工资后,自己连一分钱也没个落,他只好默默地回到家。
第二年开发商也没有再叫他去承包粉刷活,他也没有去问过此事。开发商答应他的那些也就是句空话了。他闲在家,困顿不堪。为了给死者赔偿命价,他将三年来所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还差两万块钱。他卖掉了自己家中老婆几年来种地积攒下来的小麦四千斤和玉米籽六千多斤,又卖掉了家中所养的四只羊,共计一万两千多块钱,但还差七千多块钱。他只好去亲戚朋友那儿借了七千多块钱,才赔偿清楚。
那一天他老婆在家哭了。
他把所有的家产赔了个精光,为了生活,他只好一切从头开始,又一次踏上了为别人打工的艰难历程。
三
四年后冬天的一个中午,他从新疆打工回来。他刚下了火车,正要去一家餐馆吃饭。当他刚要踏进餐馆门时,就听得背后有人喊了他一声陈哥,他回头一看,只见那人穿一身半新迷彩服,头发有点蓬乱,面颊红润结实,笑嘻嘻地直向他走来。他愣住了,不认识那人是谁,但那人能喊他陈哥,他肯定那人一定认识他。他慌忙回应了一声,站着没动。直到那人快行至近前,才认出那人原来就是当年那个工地上的小工徐老四。
我老远就看到是你,朝这边走来从哪里来的?在哪发财呢?徐老四半似挖苦地问。
你小子,在这干什么?他反问。
就在附近干活,我是在阴阳台和卫生间贴瓷砖的。
你可成高手泥瓦匠了!这几年还在那个工地上吗?
早就不去那鬼地方了。
这会儿也是去吃饭的吧。说着他拽住徐四的胳膊,来来来,就在这儿吃吧。
徐四便随他走进了这家餐馆的包厢。
走进包厢后,两人互争埋单。他只好起身,把徐老四按在座椅上:算是我请客!
徐四只好从命。
于是他唤来了服务员,要了两碗行面,一斤腊肉和四瓶啤酒。他掏出了一盒新疆产的雪莲牌香烟,各自叼了根,相互点上。
自从那年发生那事后我就没有见过你,徐四说,听说你一直在新疆?
他回答:那年了结果了那事后给人打了几天工,直到第二年,听说那个开发商把粉刷活都给了别人后,才去了新疆。他继续说,在新疆上半年多在农田地里干活,下半年才去找粉刷活干,到年终就回家了。
咦?陈哥,你常年在外打工,就不怕嫂子在家寂寞吗?徐四呲眉带笑地问。
他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
要想出远门,就得把女人交给队里的人!是不是陈哥?徐四说这话时带着一种得意的神情。
哈哈哈哈他大笑了起来,你个哈怂!哪里学来的这种话!
于是两人的话匣子打开了,气氛愈发活跃了,两人无话不说。
很快服务员就将饭菜端了上来,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饭还没吃完,他们就已有了酒意了。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讲话愈发不可收拾,而且慷慨陈词。于是他讲起了在新疆勇救落水母子俩的一段感人故事。
那年初冬,他正在给一户人家刷房子。本来他打算粉刷完这户人家的房子后,若继续找不下活的话,是想回甘肃老家的,因为他来新疆已经大半年了。
那是一个大清早,他骑着自行车正赶往粉刷房子的那户人家。那天天气特别冷,地面上白茫茫地铺了一层厚厚的寒霜,像是下了一层薄薄的小雪似的,天空飘着一丝微风,尖钻刺骨。他畏缩着头,急急地在赶路。当他快行至孔雀湖桥边时,只见一群人站在桥上,目光都投向湖中。那情景很像当年工地上摔死人后的样子。他知道出事了,忙甩下自行车向桥下一看,只见一妇女和一个孩子在湖水中挣扎。他急忙向周围人喊:快!快!快救人!快救人啊!
他见无人吱声,也无人去救,便不加思索地跑下桥去,绕到方便下水的地方跳了下去。他不会游泳,当他挣扎着将头探出水面时,自己早已淹了好几口水了。他用脚尖往水下一摸索,感觉摸到了湖底,原来这湖水不是很深,再加上他个儿较高,脚尖踮地,从他胸脯以上基本露出水面。他轻轻地走到妇女和孩子跟前,他一把将那个孩子拽了过来,然后使劲将孩子托出水面。他不敢继续往前走,因为感觉到脚底下不稳,怕不小心爬在水里。他抬头环视着岸边和桥上,祈求他们帮忙。他焦急地等待着,他坚信桥上的人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的。这时桥上的人群躁动了,他们慌忙找东西
时间在一分一分地消失着,他托举着孩子坚持着。他感觉呼吸很吃力。慢慢地他有点撑不住了。他望着跟视平线差不多高的湖面,好辽阔啊!微风掀起的波浪仿佛是颤栗的音符。这时他害怕了,他从来没有下过这么深的水,也记不清当时是怎么下的水,他也想不到自己哪儿来的这么大胆量。这时他在水中颤抖了。
约摸五六分钟后,不知是谁突然从桥上丢下一个救生圈来。他急忙抓住救生圈,一只手揽抱着孩子,一只手把救生圈套在自己的腋下,然后将孩子往上一送,把孩子半扛在肩上,尽量不让孩子的头浸在水里。这时桥上的人大声喊:抓住绳子!快抓住绳子!他一抬头见一绳索垂了下来,他往前抓住绳索后,一只手搂抱着孩子,一只手迅速地将绳索从孩子的腰间缠了一圈,打了个结。捆绑好后,他抬起头来,向上拜了拜手,示意桥上的人赶快拉绳。孩子刚一吊离开他,他就忙驾着救生圈去救那个妇女,这时那个妇女已不动弹了。他将那个妇女的头拖出水面。等到桥上的人把孩子吊上去又把绳索送下来后,他用同样的手段将那个妇女捆绑好。桥上的人见他已把那妇女捆绑好了,就把那个妇女也吊了上去。这时120急救车已赶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将落水的母子俩抬进急救车,急救车一鸣喇叭就疾驰而去了。
这时路边又开来了一辆消防救援车,几个消防员走出车子,他们一个个动作犀利娴熟,有条不紊地迅速就将他营救上了岸。其中一个消防员从车内拿出一件大衣裹在了他的身上,又将他搀扶进车内。
随着一连串的鸣号声,一溜烟消防救援车也去了医院。
这壮观的一幕感天动地,也惊动了整座城市。市民们自发地到医院去为他和母子俩捐款捐物。在医院的过道里挤满了前来看望的社会各界层人士。就此,他很感动,感动这座边疆小城,竟还如此仁厚,并且对美,还如此敬畏。
在医院里,经医护人员的仔细检查,他无生命大碍,于当天下午,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由于那妇女溺水时间过长,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后,已失去了生命。当他听到被救男孩已苏醒的消息后,他很欣慰总算没有白去下水救人。对此他感到一点也不后悔。
第二天,他成了这座城市的红人,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刊登着他勇救落水母子俩的英雄事迹。各个电台也纷纷前来医院采访。这件事还惊动了市委领导,市委书记表示要亲自去医院慰问他,并说:他为本市树立了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要作为一个典型来鼓励全市人民向他学习
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时刻不忘的是那个还未粉刷完工的那户人家,他不能失信,不能耽误人家的事情啊!于是他偷偷地跑出了医院,直接去了粉刷户现场。
两天后,他被医院医护人员找回。医院主管人员责怪他不配合医院治疗,不为自己和医院负责但见于他见义勇为,为本市树立了一个好人形象,医院没有追究他的任何责任,并为他免去了所有的医疗费。因他身体没有任何异常,并在他强烈的要求下,医院准许他提前出院。
徐四听到这里,笑了起来。说:没想到陈哥还有这么一段传奇经历呢!
他也笑了。
(待续)
作者简介:王永山,武威凉州区人。
声明:美文网所有文章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还不错,可以收藏本站以便下次阅读。